查看原文
其他

院友寻踪|| 唐舟:去寻找,去成长你自己

  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,瞬息万变。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,无时不在变动之中。故培育人才,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,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,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,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——陈炳权(广州大学创校校长)
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

都有自己的路要走

我们一生都在追逐、在寻找

去发现真正的自我


在这个特殊的暑假里

我们有幸采访了唐舟师姐

师姐用幽默的话语

向我们分享了她最真实的经历

给予了我们许多启发


校友介绍

唐舟,2014级社会工作专业,在校期间任学院团委学生会组织部部长、广州大学学生新闻网络部干事等多个学生职务,多次获得广州大学奖学金、广州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奖、广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奖及优秀学生奖,在第十五届全国“挑战杯”大学生竞赛中获得校级二等奖,现就职于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,任职小学二级语文教师。

采访者:行管183刘翠雯;社会学181程随;行管195徐丽婷


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

大学给予了唐舟师姐太多美好的回忆,除了学习专业知识,她还积极投入到学生活动之中,并曾任学院团委学生会组织部部长。学生干部的工作经历给予了她很大的启发,大学期间参与学生组织,能够有效地培养我们待人接物、处理工作和协调的能力。唐舟师姐指出,做任何事情都要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,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,并善于加以学习运用。

唐舟师姐在学习、工作和生活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划,不同的时间段会给自己确立清晰的目标正因为有计划,师姐能够很好地平衡生活和工作,除了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感,也能抽出空来品味生活。

唐舟师姐指出,学好专业课程能给我们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,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,理论学习能够给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。唐舟师姐认为,大学时所积累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等,在平时工作中都有用武之地。


访学复旦

到复旦大学的访学经历,对唐舟师姐来说也是一段充实而富有意义的经历。访学之行中,唐舟师姐体验到了复旦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活跃的课堂氛围,认识到大学课堂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双向互动式的,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。在学生干部事务上,她认为广大学子并不逊于名校学子,我们要意识并发挥各自所长。

大学四年里,唐舟师姐抓住每一个机会,尝试着去探索各种新鲜的事物、磨砺自己的能力。她一路小跑着,走过了很远的路,也看到了更美丽的风景和更广阔的天地,对自己的了解也更深了一层。


千锤百炼,磨砺宝剑

唐舟师姐指出,大学生有无限的潜能和发展机会,因而在大学期间要勇于尝试,大胆实践。怀揣着传媒人的梦想,唐舟师姐先后进入南方周末报社和湖南卫视《亲爱的客栈》剧组实习。这两段宝贵的实习经历让她深入了解到自己的梦想,同时也为她的未来职业规划指明了道路。

现在唐舟师姐在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任职语文教师,这一职业选择是她经过了审慎思考后得出的结果。唐舟师姐说道,相较出身教育相关专业的求职者,她通往教师职业之路难免有更多坎坷。至今她仍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,不断学习知识与技能,争取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。


从个人发展的角度

唐舟师姐还向师弟师妹们提出以下建议

首先,锻炼思维能力,树立信心。要将学科学习的思路运用到工作生活中,灵活的思维比固有的方法更加高效。另外,即使是专业对口的毕业生,也需要在实践中查清和填补许多知识漏洞,因此我们不应妄自菲薄,而且要时刻保持一颗热爱这份工作和热爱学习的心。

其次,多了解、多尝试、多实践。唐舟师姐认为,多尝试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适合走怎么样的路,假如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坚定地去追求。尝试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收获更丰富的经验、更宽广的眼界,以及简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最后,学好现在的专业和知识,打下坚实的基础。唐舟师姐认为,现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未来总有一天能用得上。看似不对口的专业和岗位,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未必不相通,我们必须把握机会、夯实基础。


三省吾身,总结经验

大学四年的时光留给唐舟师姐的不只美好的回忆,还有受益终身的道理。唐舟师姐说,大学生应不怕吃苦,把握机会。积极参与各项活动,把握好学习和展示自己的机会;保持好的心态,要有长远的目光,做好规划。

在大学里面除了学习和参与活动,还应广泛阅读,培养总结能力。唐舟师姐提到,大学时候的阅读要注重深度阅读,注重阅读后心得和内容体系的总结,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总结能力。只有不断地反省自己,才能探索更好的方法,为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准备。


坚定初心,展望未来

一日广大人,一世广大魂。毕业后唐舟师姐依然心系广州大学的发展,并为学校和学院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。

一方面,结合复旦大学的访学经历,师姐希望学校能给予学院更多的支持,鼓励学院进行学术研究,举办更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,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

另一方面,希望学校更多以学生为中心,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心理。学院作为基层,要密切关注学生,建立更加完善的帮助机制,为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。同时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,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。同学们和学院之间也要保持有良好的沟通,积极参加学院举办的各项活动。

跟随校友,以学生的视角回望过去;察纳雅言,裨补阙漏,定能拥抱更广大的未来。

校友祝福

在广州大学组建合并二十周年之际,唐舟师姐也表达了对母校真挚的祝福:

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,广州大学能够吸纳更多人才,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,获得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,希望母校人才辈出,发展得越来越好,早日建成高水平、双一流大学!



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成长

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更多的可能

我们要永远保持热情、保持学习的心态

勇敢去尝试、去实践

脚踏实地、一步一步

最终会开辟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


编辑 | 刘翠雯

运营 | 肖文正

审稿 |  张淑欣

编审 |  林曼曼

监制 |  何瑞豪



院友寻踪||陈毅锋:新华网谈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

院友寻踪||赵俊威:缘于兴趣,忠于热爱

院友寻踪||黄想标:好运藏在努力里

谷琶荣耀||黄思静:助力中国女篮直通东京奥运会

榜样领航||林国康:在社会发展坐标轴看个人发展

谷琶脸谱||老友记:来自神仙校友的“夏日特饮”

印象谷琶||青春不毕业:寻访院友美丽足迹系列

谷琶特辑||风月同天,山川同心:来自海外校友的问候

谷琶公告||《致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校友的一封信》

谷琶公告||《公达家书》心路记述面向海内外院友征稿


谷琶资讯||黄宗智: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和做读书笔记
谷琶资讯||熊易寒:学术论文的选题策略与写作技巧
谷琶资讯||韩亮:学位论文的选题及其设计方法
谷琶资讯||王琪: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与常见问题
谷琶资讯||王德华:研究生学习需要重视三个转变
谷琶资讯||温才妃:为何我们的研究生提不出问题?
谷琶资讯||尹玉吉:期刊主编谈学术论文写作方法
谷琶资讯||钟凯凯:我是怎样写出优秀毕业论文的
谷琶资讯||董泽芳:学位论文创新的十个切入点
谷琶资讯||学术出版规范: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
谷琶资讯||研究生必读:学位论文选题的若干方法
谷琶资讯||研究生必读:提高论文录用率的四条建议
谷琶资讯||研究生必读:研究生期间该懂的47件事

谷琶公告||广州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

谷琶公告||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1研招专业目录

谷琶公告||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接收2021年推免生通告

谷琶公告||2021年全国研招统考正式报名的23个填报细节

谷琶公告||广东省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考报名须知

谷琶公告||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招聘启事

谷琶公告||广州大学2020年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

谷琶公告||《公达家书》面向海内外院友征稿启事

谷琶公告||第三届羊城廉政智库建设论坛征稿启事

谷琶公告||《农业6.0》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

谷琶辑刊||《南方治理评论》征稿启事

谷琶辑刊||《社会创新研究》征稿启事

谷琶荣耀||张庆鹏等4人获立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

谷琶荣耀||陈潭获立2020年教育部后期资助重大项目谷琶荣耀||陈晓佳王利兵荣立2020年度教育部一般项目谷琶荣耀||蒋红军获立2020年广东制度研究专项课题
谷琶荣耀||张茂元获立国家社科基金2019年度重大项目
谷琶荣耀||GUPA获立4项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
学术事务||GUPA获立7项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
学术事务||GUPA荣立4项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
谷琶学事||GUPA斩获2项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
谷琶荣耀||谢治菊获立2019年度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
谷琶荣耀||GUPA获立3项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
学术事务||GUPA获立2项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
学术事务||GUPA获立4项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
谷琶荣耀||刘晓洋获立2019年第二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
谷琶荣耀||张惠肖生福沈本秋获2019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
谷琶荣耀||徐凌和蒋红军获批2018年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

公达家书||第1封: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

公达家书||第2封:选择了远方,就风雨兼程
公达家书||第3封:带着爱与支持,成就更好自己
公达家书||第4封:前路漫漫,相继而行
公达家书||第5封:云中锦书,衔于桂花
公达家书||第6封: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||第7封:心怀感恩,砥砺前行
公达家书||第8封:不说再见,只因远行是归程
公达家书||第9封: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
公达家书||第10封:来时携初心,别时亦如初
公达家书||第11封: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
公达家书||第12封: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
公达家书||第13封: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
公达家书||第14封:无高考,不青春

公达家书||第15封:研究需自训练始

公达家书||第16封: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

公达家书||第17封: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

公达家书||第18封:自然之回望

公达家书||第19封:最近的距离,彼此的牵挂

公达家书||第20封:重建我们生活的新秩序

公达家书||第21封:在怀念和寻找中行走

公达家书||第22封:寄思故乡,感念师恩

公达家书||第23封:爱我所爱,初心如磐

公达家书||第24封:立足时代,书写青春

公达家书||第25封:敢梦敢当,行则将至

公达家书||第26封:博学笃行,行远自迩

公达家书||第27封:诠释青春,铸就辉煌

【联络】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。邮编:510006。电话:(020)39366783(行政)、39366775(教学)、39366776(学术)、39366703(学生)。邮箱:gzggxy@sina.com。微信:gzdxggxy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